又到三月,春暖花开。1989年3月26日,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,年仅25岁,这个阳春三月正是海子25周年祭。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,但却在死后因为他“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”那种远离喧嚣的美丽、“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”的无法触及的深邃以及“以梦为马”“我必将失败,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”的追逐理想的坚定而受到世人的膜拜。
海子原名査海生,1964年3月24日出生于安徽安庆的一个农村家庭。那个年代,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,人人充满着激情,没有过多的物质欲望和大众传媒的冲击,文学创作拥有一个比较单纯的环境。15岁时,海子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法学。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,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,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,结集出版了《土地》、《海子、骆一禾作品集》、《海子的诗》、《海子诗全编》等。其主要作品有:二百五十余首优秀抒情短诗,《太阳七部书》,即诗剧《太阳》、诗剧《断头篇》、诗剧《但是水,水》、长诗《土地篇》、第一合唱剧《弥赛亚》、仪式和祭祀剧《弑》、诗体小说《你是父亲的好女儿》。在海子的诗里,有对珍贵的人间生活的眷恋,有对“幽深而神秘”的存在的沉思,有对爱情来临的幸福礼赞,也有对失去爱情时的痛苦凭吊,很多都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。然而,在他所处的时代,虽然也得过奖,但是作为新锐诗人的海子的诗并不为更多人看好。
平生落寞孤独的海子,死后引起了世人极大的注意。今天的年轻人,对于海子可能很陌生,但是却对他的一首诗耳熟能详。从明天起,做一个幸福的人/喂马,劈柴,周游世界/从明天起,关心粮食和蔬菜/我有一所房子,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/从明天起,和每一个亲人通信/告诉他们我的幸福/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/我将告诉每一个人/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/陌生人,我也为你祝福/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/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/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/我只愿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“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”,这样的诗意生活,曾被众多人奉为终极向往,而我们今天对海子的怀念,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诗意生活的呼唤。在日常与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普通百姓心中,“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”的诗意栖居就像陶渊明那圣洁朦胧却又无从寻觅的桃花源一样,是内心撇开世俗和物质以外难得的纯净之土。
在城市里,早醒的城市环卫工,更早看到每一天早晨的曦光,就是诗意;金婚的老人坐在摇椅上细数爱情的点点滴滴是诗意;繁忙午后的一杯清茶,也是诗意。热爱生活,贴近诗歌,可以让人触摸到心灵深处最柔软、最真实的部分。平凡世界里,因为有颗诗意滋润的心,会发现平凡中的鲜活。有诗意流淌在人生的河床上,是我们的幸福,以诗意的生活纪念海子,是海子真正的回归。
江帆(芜湖广电生活频道1890栏目制片人)
原标题 [以诗意的生活纪念海子]
以上内容来自:大江晚报
[责任编辑:纪博琪] 2014-03-31 来源:大江晚报 |